《無量壽經》現存五種原譯本,雖有詳略開合的差異,然內容大體相同。
1.本經的緣起
本經乃釋尊在王舍城外靈鷲山中宣說。爾時參與法會的有一萬二千大比丘,比丘尼五百人,清信士七千人,清信女五百人。與會的大比丘悉是教團的中堅人物。又有普賢、文殊、彌勒、賢護等無量無邊菩薩,皆來集會。釋迦佛見到弟子們根機成熟,能夠荷擔出世大法,便放光現瑞,悅豫清淨。尊者阿難見到佛現出從未曾見的稀有瑞相,便從座起,長跪合掌,恭敬稟問:“何故威神光光乃爾?願為宣說。”世尊對阿難的啟問,非常讚歎:“善哉阿難,所問甚快。發深智慧,真妙辯才,湣念眾生,問斯慧義。如來以無盡大悲,矜哀三界,所以出興於世,興闡道教。欲拯濟群萌,惠以真實之利。無量億劫,難值難見。猶靈瑞華,時時乃出。今所問者,多所饒益,開化一切諸天人民。”阿難啟問功德之所以如此之大,正是將淨宗念佛大法問出來了,未來的含靈眾生,皆因念佛法門而得度越生死苦海。本經的序分,通過世尊與當機者阿難的一段對白,構成本經的緣起。
2.本經內容
本經內容詳贍,義理深邃,境界宏闊,自古以來,鹹稱淨宗第一經。茲將本經主要內容略標為四:
(1)因地發願,圓成淨土
釋尊追溯阿彌陀佛因地發願與大願圓滿的經過。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,五十三尊古佛應化之後,世自在王如來住世教化眾生。有大國主名世饒王,聞佛說法,歡喜開解,棄國捐王,出家修道,號曰法藏。高才勇哲,行願超卓。取願作佛,並令一切眾生速成無上正等正覺,所攝淨土超勝無數諸佛國。在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下,法藏菩薩考察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功德嚴淨,廣大圓滿之相狀。思維五劫,稱性發起四十八大願。後經無數劫的積功累德,圓滿大願,成立西方極樂世界,自致成佛,號阿彌陀。阿彌陀佛正是在娑婆世界發心出家,啟結大願積功累德的,故與吾輩娑婆眾生深有法緣。
(2)西方勝境,最勝道場
本經詳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主伴種種清淨莊嚴,事事無礙之相,諸如寶地平直、河流妙聲、樓觀講堂、德風華雨、妙香天樂、泉池林樹、寶網靈禽、華光出佛,如是無量無邊微妙奇麗不可思議之事相,悉因阿彌陀佛殊勝大願之所成,妙明真心之所現,意在為十方世界往生者提供一個殊勝的道場,在此淨土進德修業,圓斷煩惑,圓證菩提。故而西方淨土的往生者,舉手抬足,聞聲嗅香,視色觸影,無一不在修證破無明顯般若的無上佛道,故而彼佛刹中一切菩薩,禪定、智慧、神通、威德無不圓滿。西方淨土諸往生者,諸根寂靜,慧照明了,不聞惡名,受用自然,神通自在,疾速證果。西方極樂世界誠為法界最勝安隱處,阿彌陀佛佈施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的恩德,無量無邊。
(3)三輩因行果報,總示淨業綱宗
本經詳示西方極樂世界依正種種勝境,令人油生欣慕求生之心,於是,釋尊便開示往生淨土的因行以及往生彼土的品位,邊地疑城因果相狀。十方眾生隨順佛語,隨其發心的大小、修持的勤惰、功德的淺深,致令有三輩往生的不同。諸如往生時的景況有殊,或真佛來接引,或化佛來接引,往生後的功德證入亦有差異。另有一類往生邊地疑城者。十方眾生信願持名一日一夜,中途後悔退轉,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化現其身,於夢中令其見到。此人感悟,複續持名願求往生,阿彌陀佛慈悲加持,令得往生。此人因疑心退悔故,生到邊地疑城。最多不過五百年,亦得見阿彌陀佛。三輩往生中,因行雖有優劣,然均以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根本前提。這兩句話,總示淨業修持之綱宗。
(4)娑婆濁惡,令知厭離
與西方淨土嚴淨樂善相對襯,本經痛示娑婆濁世的惡苦,曆敘眾生造三毒五惡之業,招輾轉五痛五燒之報。五惡是殺盜淫妄酒,於現世造此五惡,遭法律懲治之厄難名為五痛,於未來世墮三途之苦報名五燒。諸天人民蠕動之類,欲為眾惡,莫不皆然。強者伏弱,轉相克賊。殘害殺戮,迭相吞噬。不知修善,惡逆無道。後受殃罰,自然趣向,神明記識,犯者不赦。故有貧窮下賤,乞丐孤獨,聾盲瘖啞,愚癡弊惡。至有尫狂不逮之屬。又有尊貴豪富,高才明達,皆由宿世慈孝,修善積德所致。指陳眾生致苦得樂之原由,欲令眾生深明因果,止惡行善,並從深層次認知娑婆世界劇惡極苦的真相,令知厭離,矢志求生西方淨土。“何不棄眾事,各遇強健時,努力勤修善,精進願度世。可得極長生,如何不求道。”(《佛說無量壽經》),釋尊殷勤誨勉,婆心切切。
另外,本經還記載:參與法會的四眾弟子,在兩土世尊的加持下,皆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普令見者獲益,聞者生信。釋尊懸記,末法最後時期,佛經將漸次滅盡。釋尊哀湣末法眾生的劇苦,慈悲加持,令此經最後住世一百年,對刀兵劫的劇苦眾生作最後的濟度,彌顯本經之殊勝。
3.本經的宗趣
宗是綱宗要旨,即依據經之體性所立的修行要徑。趣是歸趣,即綱宗行門結穴歸根之所。本經以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宗。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心,執持名號即一向專念阿彌陀佛,是故本經之宗的核心內涵即是信願行,常謂淨土三資糧。
本經以“圓生四土,徑登不退”為趣。十方眾生信願持名,蒙阿彌陀佛願力攝受,帶業往生西方凡聖同居土,一經往生,便無退轉,一生成佛。故往生同居土,亦是圓生上三土(方便有餘土、實報莊嚴土、常寂光土);證位不退,即是圓證三不退(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)。念念普利群生,心心流入覺海。
以上從三方面概括介紹《無量壽經》的基本內容與宗趣,後文還有詳述,茲不贅。
Comentários